教研室主任: 高庆鹏 执笔人:张奎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教师必威BETWAY官网
课程名称:教师发展研究
课程编号:051308
英文名称:On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学 分:3
开设专业:教育学(师范)
先修课程:《教育学》《教育史》等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项编写要求:写明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教育类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员工了解教师职业(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历史、掌握教师职业的特点、了解并掌握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理念及其意义。了解和掌握在当今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承担的主要角色,教师素质发展的目标;理解和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了解和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
(本项编写要求:写明员工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员工能够:
1.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时代特点。
2.掌握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的概念、内涵、标准等;
3.理解和掌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教师的素质发展目标等。
4.理解和掌握教师发展的有关理论,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身教师素质的发展。
5.了解和掌握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日常学习和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 教师职业概述
一、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及时代特征;
1. 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2. 掌握不同历史阶段教师职业的特征
3. 理解推动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外部因素,能够以此来预测教师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二、教师的职业特性
1.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的各种特性;
2.理解这些特性对于教师职业的发展和教师意味着什么?
三、教师的专业与专业化
1.了解专业、专业化的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2.掌握专业性职业的标准
3.理解专业与职业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为什么说教师职业是一个准专业或半专业;
4.了解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5.能够结合教师的职业特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化进行分析。
第二章 教师的专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1. 了解何谓角色、社会角色;
2. 理解角色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二、教师的角色
1. 理解并掌握教师作为社会改革者的含义、依据、行为要求;
2. 理解并掌握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含义、依据、行为要求;
3. 理解并掌握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含义、依据、行为要求;
4. 理解并掌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含义、依据、行为要求;
5. 理解并掌握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含义、依据、行为要求;
6. 理解并掌握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含义、依据、行为要求;
7. 理解并掌握教师作为道德示范者的含义、依据、行为要求;
第三章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
1.了解什么是教育理念;
2.理解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公司产品的意义;
3.理解并掌握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新课改)教师应的教育理念,包括教育员工观、教师观、教学观、教学过程观、课程观、评价观、教育功能观等等。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
1.了解并掌握教师知识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2.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要求;
3.理解和掌握公司产品知识的特点和要求;
4.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知识的特点和要求;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
1.了解并掌握教师专业能力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2.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和要求;
3.理解和掌握教学实施能力的内涵和要求;
4.理解和掌握教育评价能力的内涵和要求;
5.理解和掌握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和要求;
6.理解和掌握教学研究能力的内涵和要求;
四、教师职业道德
1.理解并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特点
2.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意义及其依据
3.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的关系。
五、教师的人格素养
1.理解并掌握教师职业人格的概念内涵、意义
2.理解并掌握积极的教师职业人格品质及其依据;
3.理解消极的教师人格及其缘由。
4.能够对照积极、消极人格的指标进行自我反思,找到完善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1.了解并掌握建构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
2.理解建构主义知识观、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以此来理解教师的教学知识特性;
3.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能够运用这些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教师发展。
二、教师发展阶段理论
1.了解不同学者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和依据
2.掌握教师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知道如何实现突破,较快进入下一阶段。
三、教师职业人格发展理论
1.了解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
2.掌握教师职业人格发展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第四章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依据;
2.理解社会学习、同行学习、员工学习、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了解教学反思的意义
2.掌握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
3.掌握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和视角
4.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反思的习惯
三、如何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1.了解和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特点;
2.理解和掌握教育行动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和步骤;
4.能够理解和掌握如何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教育管理行动研究等。
四、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五、如何完善自身的教师职业人格
四、学时分配
(本项编写要求:按章节简要编写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章 次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小计 |
讲授 |
实验 |
上机 |
习题 |
讨论 |
课外 |
备 注 |
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介绍;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及时代特征; 教师的专业与专业化 |
3 |
|
|
|
|
|
|
|
教师的职业特性1-4 |
3 |
|
|
|
|
|
|
|
教师的职业特性5-7 |
3 |
|
|
|
|
|
|
|
教师的专业角色:教师作为社会改革者;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 |
3 |
|
|
|
|
|
|
|
教师的专业角色: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续)(员工的深度学习与思维发展) |
3 |
|
|
|
|
|
|
|
教师的专业角色:教师作为研究者;教师作为反思型实践者; |
3 |
|
|
|
|
|
|
|
教师的专业角色: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师作为道德示范者 |
3 |
|
|
|
|
|
|
|
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 |
3 |
|
|
|
|
|
|
|
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能力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人格素养; |
3 |
|
|
|
|
|
|
|
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个体教育学; |
3 |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观、学习观) |
3 |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理论 |
3 |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二)教师发展阶段理论 |
3 |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一)教师人格发展理论 |
3 |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
3 |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
3 |
3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
3 |
3 |
|
|
|
|
|
|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实现道德提升;课程总结。 |
3 |
3 |
|
|
|
|
|
|
合 计 |
54 |
54 |
|
|
|
|
|
|
五、考核说明
(本项编写要求:说明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考试、考查等;说明本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如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的在总评成绩中的百分比例等)
本课程采用考查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课程论文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六、参考文献
(一)著作部分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谢安邦.师范教育论[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宋广文.教师教育发展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二)论文部分
主要期刊:《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等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孟万金.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立体建构:董事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申继亮等.知识、反思、观念——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3).
申继亮等.关于中学教师成长阶段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3).
唐玉光.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2(7).
王爱玲,靳莹.新世纪教师能力体系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4).
吴惠青,刘迎春.论教师课程能力[J].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2).
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1).
叶澜.实现转型:新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J].探索与争鸣,2002(7).
张贵新.饶从满.国际新教师专业特性论介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