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都是单独设计、单独运作、单独管理的,具体而言,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招生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都在每一招生学校内部的不同专业学院中实施,对教育硕士进行管理的全部任务自始至终也都由培养该专业教育硕士的专业学院执行和完成。
这种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在教育硕士总共两年的教育过程中,所有的培养任务都由同一专业学院来承担,虽然方便了对教育硕士的日常管理,但这不利于教育硕士作为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和整体教育素质的提升,在专业学院所接受的专业训练以及所学专业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与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专业化素养”,并不能混为一谈、等同视之。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培养的教育硕士有可能成为“科学家”,但一定不会成为“教育家”。这是目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和封闭化表现之一。
2、目前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将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完全固囿于两年的教育周期中,并对其进行单独的设计和管理,而没有突破其自身的局限性,没有着眼于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整体性设计和规划。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特别是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单独依靠为期两年的教育培养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这是目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和封闭化表现之二。
3、目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招生都由国家统一组织并开展,所有考生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选拔方式尽管容易操作、便于管理,但这忽视了所在地区和招生学校的特殊性,不仅不利于培养单位办学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教育硕士个性化品质的养成,不利于个性化教育家的塑造。这是目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和封闭化表现之三。
近年来,尽管个别学校开展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也想试图突破目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单一而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北京师范大学的“4+2”、陕西师范大学的“4+2+1”、上海师范大学的“3+3”等,但总体而言,这些学校的改革并没有完全突破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传统樊篱,没有完全打通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之间长期存在的隔阂,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之间的衔接还比较简单和生涩,没有真正实现六年一贯制和六年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教育硕士培养和管理职能也没有进行明确而具体的分工,同时由于缺少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现有的所谓“改革和创新”也只能一种简单的修补和粗糙的改造。
目前,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改革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如,2012年5月29日,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山东省承担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复函》(教改函[2012]1号),明确要求山东省“对‘大类招生’、‘3+1+2’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及扩大教育硕士培养改革试点充分论证,明确具体做法和步骤”。再比如,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和人社厅联合下发的文件《山东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1-2015)》(鲁教师字[2011]3号),明确要求,到2015年,“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1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到5%以上”。 同时,与非教育硕士的硕士毕业生相比,中小学更倾向于接收和吸纳教育硕士,而不是普通的硕士毕业生,因为教育硕士更能满足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且中小学对教育硕士的需求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不仅要求教育硕士具有比较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更要求教育硕士具有教师专业化素养和作为教育家的潜质。